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必考内容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选考一 旅游地理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 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根据高考内容改革要求修订考试大纲,是保证考试科学公平、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将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予以公布。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1)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环境污染与防治

  5. 环境管理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工业区位因素成都暑期衔接班,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 理

  .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成都暑期衔接班,地理事物的特征成都暑期衔接班,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高考地理学科试题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注重创设与学习、生活、学科发展密切联系的情境,着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3.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3.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 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1)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2) 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4. 旅游与区域发展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 区域可持续发展

  (2)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2)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正式公布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2)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1)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地壳物质循环。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选考内容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1. 人口与城市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1)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区域的含义。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1. 环境与环境问题

  大气受热过程。

选考二 环境保护

  数字地球的含义。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1)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2)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2)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1. 宇宙中的地球

  2.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不再用碳粉和硒鼓,只要把所需打印的纸张放进机器里,就可以用激光炭烧出想要的字。

相信很多的同学都是非常的想知道,黄石职业技术学院2018各省录取分数线是多少,由于2018年黄石职业技术学院各省录取分数线尚未公布,小编整理了2017年黄石职业技术学院各省录取分数线,仅供参考!


热门排行

最新文章

Powered by 成都暑假班|成都暑假辅导班|成都暑期衔接班 @2018 RSS地图 html地图

2013-2020 合作电话:1808119114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