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暑假辅导班 “非遗 ”,引领新中式生活

2019-08-08 18:06作者:admin来源:未知>次阅读

不久前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五届文博会上,以非遗为艺术原型开发的影视、音乐等衍生品惊艳众人。非遗AR游戏、印有舞狮形象的滑板、DIY设计敦煌丝巾……非遗 创意的优质案例集中亮相,传统变时尚焕发新活力。

端午假期将至,结束一天工作后,银行职员小张在淘宝上为家人订购了中草药制的香囊,从单位楼下的超市买了枣泥、豆沙、咸肉的粽子,并盘算着时间允许的话带孩子去看一场精彩的龙舟赛……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地方依托本地文化特色,不断提高非遗技艺的经济转化能力,非遗 扶贫业态不断涌现。陕西泾阳依托传统茯茶制作技艺,形成了生产、展示、销售、休闲于一体的茯茶文化综合体,带动村民脱贫致富。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以民族传统工艺品制作为载体,建设康巴藏文化产业园,辐射带动贫困群众近万人。

诗和远方,正演绎着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动人乐章。

引领文创“网红”热潮的故宫博物院,带来故宫口红、艺术团扇、“宫门”钱包等16个系列近千件文创新品。甘肃文创精品充满丝绸之路文化韵味,如敦煌研究院的涂色书、庆阳香包等。

无论是外卖随点随到的美食北京烤鸭、陕西泡馍、重庆火锅、云南米线,还是“朕知道了”纸胶带等爆款故宫文创、以神话传说等为主题的人气网游,又或是风景名胜区备受青睐的古宅民宿、实景演出,都讲述着“非遗 ”引领“新中式生活”的生动故事。

初夏时节成都暑假辅导班,屈原祠前万众欢腾。6月3日成都暑假辅导班,近万名选手聚集湖北屈原故里秭归县成都暑假辅导班,参与挑战“最多人一起包粽子”活动。“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又逢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秭归县委书记卢辉说,“端午文化在秭归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端午习俗已成为人们爱国情感的集体表达。”

而今,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为代表的传统节日,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念想和仪式。

近年来,非遗成文化类展会“新宠”。中国艺术节首次将文化创意产品纳入博览交易会,5月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以5000余种文创精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充分展示出中国文创的巧思与商机。

非遗 扶贫: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

贵州雷山麻料村依托传统工艺工作站生产银饰和纪念品,发展乡村旅游,改变贫困状况;湖南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提出“让妈妈回家”计划,让拥有苗绣技艺外出打工的妈妈实现“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

你见过开在水晶里的玫瑰吗?在这届文博会上,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展位上,激光内雕技术生成了一朵绽放在水晶里的玫瑰,创意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令传统手工技艺散发出新魅力。

非遗 创意:传统变时尚年轻人“路转粉”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题:“非遗 ”,引领新中式生活

2018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纺染织绣、编织扎制、雕刻塑造等14个门类的383个项目入选。目录主要考虑了有助于带动就业,形成国家或地方品牌的传统工艺项目,其中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项目占比65%。

延续文化根脉,留住历史记忆。从春节、元宵节,到端午节、中秋节,还有藏历新年、彝族年等,全国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搭建起文化传承的平台。彝族火把节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到凉山游玩体验,带来丰厚旅游收入,带动一大批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馆,巨型的柔性显示屏滚动播放带有非遗元素的影片。影片显示,以非遗榫卯技艺为基础的空间解谜游戏《第五大发明》,获得了被誉为“游戏界奥斯卡”的国际移动游戏大奖。

“看到很多‘新文创’构思精巧,制作细致,让人很有‘买买买’的冲动。”80后参观者潘娴说,文创产品魅力巨大,正在吸引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路转粉”。

我们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从十多年前一个拗口的词汇,演变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重要元素——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大力推进非遗 扶贫,支持建设传统工艺工作站、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加强贫困地区传统工艺传承人群能力建设,真正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作用,让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为脱贫致富带来新生机。

非遗 旅游,诗和远方演绎新时代美好生活

新华社记者周玮

近年来,非遗与民宿的结合,增强了旅客的文化体验,同时也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路径。在江西省婺源县,融入茶艺、徽剧艺术的将军府,三雕展示与体验的晚闻堂,歙砚文化为主题的熹园心宿等一批非遗特色民宿得到众多游客喜爱。

住丽江古城,看福建土楼,听苏州评弹,吃上海本帮菜……非遗 旅游,提升着人们休闲生活的文化“腔调”。

《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等“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融合山水之美与地域特色文化,引爆国内旅游演艺的热情。如专家所说,出色的实景演出带给游客美轮美奂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对舞蹈、音乐、服饰、节庆乃至习俗传说类非遗的再开发。

新京报快讯(记者 冯琪)5月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儿童数字内容平台KaDa故事联合发布《2018中国儿童数字阅读报告》。报告显示,2018 年中国儿童人均的年阅读量已达到 40 本,远超全球最大童书出版社Scholastic调研公布的美国儿童人均每年23本的阅读量。2017年,国务院通过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鼓励学龄前儿童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积极开展家庭阅读、亲子阅读等。近年来的中高考改革中,语文科目也强调培养核心素养,加强阅读理解,这些都将儿童阅读推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报告显示,2018 年儿童数字阅读潜在用户规模达2.5亿,潜在市场规模达 5000 亿元。报告发现,中国本土内容对儿童更具吸引力。在阅读完成率和重复阅读率达到80%的作品中,34.6%为本土原创内容,经典IP形象和传统文化主题的作品阅读完成率较高。同时,小动物是最受喜欢的主角,阅读完成率TOP榜单中,有小动物主角的作品占比高达 79.3%。此外,戏剧性反转的故事也容易吸引儿童多次阅读。从报告数据来看,中国儿童数字化阅读比例不断增长。2018 年中国家长消费意愿度迅速增强,当月复购率年增长近3倍。在付费意愿城市排行榜中,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上海、北京。此外,90后家长对于数字内容付费的接受程度更高。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67.5%,农村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 49.3%,城乡差异近20%。而在儿童数字化阅读方面,这一差异却不明显。报告显示,三四线城市儿童由于纸质图书获取资源较少,对数字阅读的热情反超一二线城市,日均阅读量达到4.7本,而一线城市这一数字仅为4.38本。据悉,该报告基于KaDa故事平台上的2000万用户4年产生的50亿条阅读数据生成。


热门排行

最新文章

Powered by 成都暑假班|成都暑假辅导班|成都暑期衔接班 @2018 RSS地图 html地图

2013-2020 合作电话:18081191145 版权所有